本学科从2003年开始招收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2009年开始应用化学硕士点建设,2011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自治区硕士学位点立项建设。2013年获得新增硕士学位建设授权学科。本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主要拥有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桂东南特色农产资源高效利用,校级重点实验室--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农产品加工协同创新中心”、校级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天然产物化工与生物质能源研究所”、“新材料研发与化学生物传感技术所”等。本学科以桂东南特色农产品资源、特色稀土等矿产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应用研究,以提高农产品附件值。主要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及安全检测、新型能源材料、医药材料、天然资源活性成分提取及其功能配合物合成、新型催化剂及污水污泥处理等技术和工艺研究,形成4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工程、纳米材料化学制备工艺、功能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近5年来,发表较高水平研究论文270多篇。其中其中SCI收录75篇、EI收录19篇。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在Coord. Chem. Rev., Chem. Eur. J., Small,Chem. Mater., J. Hazard. Mater., Food Res. Inter., J. Anal. Atom. Spectrom.,Inorg. Chem.等国际高水平SCI刊物上发表;同时,获得各级各类课题6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省部级项目29项;厅局级项目24项,其他2项。获得科研经费794.2万元,申请发明专利16项,获得授权4项。
研究方向
一、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工程方向
研究内容:基于桂东南农、林产业较为发达,特色资源中草药、生物质(淀粉、甘蔗渣、松脂)非常丰富等特点,设置了本方向,该方向对桂东南农、林及中医药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①农产品生物质转化及深加工技术:以淀粉、甘蔗渣、大蒜、柚子皮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为对象,运用化学及生物活性筛选技术和机械、化学改性等手段,研究、开发新型能源、食品添加剂、保健品等;②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以吴茱萸、白花丹、鸡骨草、红菇等数十种特色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开展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抗衰老、抗癌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研究。
二、纳米材料化学制备工艺研究方向
基于纳米技术应用在农产品深加工及检测方面的应用,主要进行纳米技术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理论及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①有机光伏技术、生物质能源,②纳米医药材料、近红外吸收纳米材料、纳米稀土发光材料、矿物纳米抗菌材料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三:功能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方向
基于广西丰富的有色金属和亚热带植物资源,结合广西地方经济建设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以产品和技术开发为目标,通过采用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的技术和方法,致力于相关产品的可控合成、生产工艺、构效关系、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构建深层次开发抗癌药物和环保型热电材料的新方法和新工艺。主要研究内容:①有色金属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作为靶向抗肿瘤化合物的作用机制研究;②新型环保型离子–共价性热电材料研究。
四、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方向
本方向结合广西的化工资源,以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为目标,开发各种新型高效的催化材料,研究催化剂的制备,催化过程及其开发应用。主要研究内容:①松香酯化、歧化催化剂的制备;②开发稀土钒酸盐系列、铋酸盐系列催化材料;③光催化降解有机废水,臭氧催化降解有机废水、环境污水污泥净化回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