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正文

广西重点学科—生物化工
2016年03月19日 15:51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生物化工是玉林师范学院重点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自2009年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获得自治区硕士学位点建设学科以来,生物化工学科通过4年多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学科队伍

生物化工学科通过优化、整合学校化学与材料学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优势资源,采取“内培养,外引进”、“传帮带”、出国留学为主的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形成以教授、博导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博士为骨干,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学科团队。有教授10人,博士12人,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18人,博士20人;外聘兼职教授8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4人)相互支撑,相互激励、竞争与合作,整个学科队伍充满活力。学科带头人年富力强、锐意进取,其学术成就在国内同行中已初具影响。

二.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以纳米技术、化学工程、生物技术为基础,以桂东南丰富的中药材、特色农产品等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农产品安全检测方法和技术、纳米生物化工材料、现代中药加工及其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其废弃物利用等4个研究方向。

项目:近5年来,学科共承担各类重要课题60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项目17项;厅局级项目20项,其他10项。获得科研经费606万元,国际合作项目使用美方资金50多万美元。

成果:在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申请发明专利16项,获得授权4项。发表较高水平研究论文论文总数199篇,其中SCI/EI收录95篇,SCI一区论文4篇,二区4篇。

创新:走学校、企业、地方与研究所联合创新的新模式。联合广西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玉林两岸农业合作研究院、玉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春茂农牧集团、广西国营六万林场、玉林市农业科学所等成立了桂东南特色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与企业进行联合申报科技厅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横向项目合作与企业特派员等形式参与企业技术革新与新产品研发。目前,周能教授与广西银亿科技矿冶有限公司和玉林瑞丰饲料油脂有限公司,陈渊教授与广西明阳淀粉厂,莫昭展教授与六万林场,曾玉凤与玉林市松脂厂,梁伟江教授与玉林市骨科医院,聂国朝教授与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杨燕教授与广西玉林利尔安化工有限公司等分别联合申报并获得科技厅或玉林市科技攻关项目,分别就重金属减排和废油脂深加工,木薯淀粉醋酸化,经济林木组培,松脂浅色化处理,纳米金黄跌打损伤治疗药的制备技术,肿瘤的影像与示踪应用技术和尿醛树脂降耗等进行技术攻关。

三.人才培养

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的培养:采取“内培养,外引进”、“传帮带”、出国留学为主的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其中有近10名博士学成回校服务;4人次到美国、日本出国留学。

教学成就:目前拥有区级精品课程1门(分析化学)、区级重点建设课程1门及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建设项目3个,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出版教材3部。近年来,学生在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操作竞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论文设计与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CCTV英语竞赛中,我院化学生物类本科专业学生荣获广西区级以上各类竞赛一、二、三等奖有100多人次。

人才成果:近5年,本学科陆续有10位教授或博士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兼职或联合培养了13位博士、硕士研究生。

近5年,为社会输送了1500多名生物化工类人才。2008年以来,共有70多名毕业生被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录取,考研平均录取率达38%;各专业的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7%。

四.条件建设

得天独厚的服务对象:包括经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名列全国三甲,广西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经农业部、商务部、国台办批准设立、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中国九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中唯一立法的试验区――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广西优势产业—农、牧业。

研究平台: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桂东南特色资源及材料研发中心、桂东南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心。校级研究所(室):桂东南特色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生物纳米医药研究室,桂东南特色资源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中心,桂东南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功能材料研究,天然产物化工与生物质能源研究。

实验设备: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达到8000 m2,设备总价值1700多万元。有X射线单晶衍射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气相色谱,液相色谱、PCR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同步热分析仪、纳米粒子粒度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生物发酵罐、NIKON研究级倒置摄影生物显微镜、FluoroMax4荧光光度仪、维卡软化点测定仪、热机械分析仪等设备。

实验师资建设:拥有9名实验室管理人员,高级实验师2名,中级6,初级1名。硕士以上学历占66.7%,形成一支稳定,肯干,负责的高水平实验室管理队伍。

图书资料:拥有国内外学位论文数据库、国内外标准数据库、Springer Link、EBSCOhost(ASP、BSP、ERIC、FSS…)、维普、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

五.学术交流

与国际接轨:走出去开展学术交流4人次,如聂国朝老师应第三届国际纳米医药大会组委会邀请,担任纳米生物学分会场主席,应邀赴台湾清华大学、台北医学大学等重点大学作学术报告,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纽约州罗斯威尔帕克癌症研究所合作承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癌症研究所、美国生物医学影像与生物工程研究院全美国四项目重大研究项目之一的“量子跃迁计划”。

国内交流:为扩大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的研究视野,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约110人次,举办大型学术会议2次。先后聘请童张法、段文贵、廖正福、黄祖强、陈振锋、方岳平、王林江、周立亚等8位教授作为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点兼职教授,开展学术讲座30余次。

六.社会服务

多层次的校地、校企合作渠道:通过学校高层与玉林、贵港等政府进行沟通与合作,拓展校地合作渠道,目前与玉林两岸农业合作研究院、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玉林市农业科学所、清华科技园玉林分园等签订了校地合作战略协议;通过二级学院和研究所等与企业进行横向合作,与银亿科技、梧州松脂、广西春茂农牧集团、广西国营六万林场、玉林味香园植物科技有限公司、富英制革签订横向合作协议,累计获80万多元研究经费;科技人员个人主动出击,周能等两位教授分别聘为科技厅派驻玉林市瑞丰饲料油脂有限公司等企业特派员。

社会服务初见成效:莫昭展教授的互叶白千层和铁皮石斛选育及繁殖技术项目已经通过验收,在广西国营六万林场及容县和玉林玉东新区推广应用;吕超锦教授研发荔枝、龙眼增果灵、稳果灵能够克服荔枝、龙眼大小年产量波动,产品畅销两广和海南;陈渊教授用甘蔗渣制备高取代度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方法获得专利授权,正在进行中试,与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正在洽谈;聂国朝负责的纳米生物化工材料课题组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联合开展肿瘤纳米造影剂、肿瘤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机研究;庞起教授课题组积极与南宁亚多制漆有限公司和广西梧松脂集团展开合作,解决涂料生产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对环境污染较大的技术难题;杨燕教授课题组为广西玉林利而安化工有限公司提出了以添加辅助原料代替三聚氰胺降低脲醛树脂生产成本的方法,降低成本幅度10元/吨以上。在农产品安全检测方法和技术方面,初步与玉林市政府共建玉林市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心的意向。

七.学科特色与优势

1、生物化工是玉林师范学院三个重点建设学科这一,是我校最早获得自治区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

2、有效融合化学与材料学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优质资源,这两个学院原来都属于化学与生物系,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3、学科队伍学术水平高,大多数为教授和博士,都主持有省级以上课题。

4、学科方向面对地方优势产业,农牧业是广西优势产业,是玉林市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已经形成农产品安全检测方法和技术、纳米生物化工材料、现代中药加工及其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其废弃物利用等稳定的研究方向。

5、服务的大环境非常好,前景广阔。学校位于广西农业大市玉林市,有“南方药都”――广西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有农业部、商务部、国台办批准设立、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

6、走学校、企业、地方与研究所联合创新的新模式,坚持学校的“地方性”和“应用性”特色,更加注重服务于地方的应用性研究和人才培养方法。